在扬州这座被时光浸润的文化名城中,东关街宛如一条鎏金的历史长河,自唐宋流觞而来,蜿蜒三里有余。青砖黛瓦间,市声若梦,茶楼酒肆的旌旗与盐商宅第的雕窗在晨雾中次第舒展。行至街巷最富韵致的转角处,但见一座古朴的石牌坊悄然矗立,这便是东圈门——这道始建于明代的石券门,恰似长河分脉处镌刻的印章,将东关街的市井烟火悄然沉淀为翰墨书香。 穿过东圈门古朴的拱券 ,时光仿佛踏入了文脉深处,两侧高墙如沉静的史书封页,将喧嚣悉数挡在门外。于斯之处,有一座静谧而庄重的院落安然伫立,默默见证着扬州经学世家的过往与传承,这便是刘文淇、刘师培的故居——青溪旧屋,亦称刘氏书屋。
青溪旧屋:岁月静好的书香门第
青溪旧屋,坐落于东关街东圈门14号,占地约800平方米。这座清代民居坐北朝南,东宅西园,布局严谨。前后三进的院落,皆为小青瓦平房,硬山顶,门楼为条砖勾缝、方砖贴面的清水墙,入门迎面便是砖雕福祠,透出一股庄重而温馨的气息。
第一进为正厅,曾悬挂“光照堂”匾额,面阔三楹,进深七檩,显得宽敞而明亮。第二进为“明三暗四”的结构,布局巧妙,空间利用得恰到好处。第三进则为三间两厢,设有步廊和天井,既方便日常生活,又增添了几分雅致。院内花木扶疏,四季常青,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,让人心旷神怡。
刘文淇:经学世家的奠基者
刘文淇(1789—1854),字孟瞻,江苏仪征人,世居扬州。他自幼聪颖好学,受舅氏凌晓楼启蒙,稍长即精研古籍,贯通群经。与刘宝楠齐名,有“扬州二刘”之称。刘文淇的学术生涯,主要集中在《左传》的研究上。他耗费数十年心血,编纂《左传旧注疏证》80卷,另存《左传旧疏考证》8卷,为后世《左传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除了经学研究,刘文淇还对扬州及其周边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。他撰写的《扬州水道记》四卷,详细记载了扬州至淮安运河水道的历史变迁,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。刘文淇的一生,虽未能在科举上取得显赫功名,但他以卓越的学术成就,赢得了后世的敬仰与尊崇。
刘师培:经学世家的传承与革新者
刘师培(1884—1919),字申叔,号左盦,江苏仪征人,刘文淇之曾孙。他出生于经学世家,自幼受家学熏陶,12岁便读完四书五经,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与才华。在学术领域,刘师培综合运用西方社会学理论和扬州学派的传统治学方法,研究中国经学、诸子学、文学等学术思想的起源、继承和发展关系。他提倡民族主义史学,并应用进化史观来分析中国古代历史;勇于打破传统经学教科书陈规,将传统经学知识纳入近代学科体系。他的著作等身,涵盖经史子集,被誉为“扬州学派殿军”,其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,不仅丰富了扬州学派的内涵和外延,也为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青溪旧屋:文化与历史的交汇点
青溪旧屋,作为刘文淇、刘师培的故居,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荣耀,更见证了扬州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。在这里,一代又一代的学者,以笔为剑,以墨为锋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如今,这座古老的院落虽已历经沧桑,但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价值,却历久弥新,熠熠生辉。这里的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,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与历史。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,也期待着未来的传承与发展。
青溪旧屋,这座隐藏于扬州市井深处的书香门第,将继续以它独有的方式,守护着扬州的学术与文化之魂,让后人铭记那段辉煌的历史岁月。
地址:扬州市广陵区文昌中路412号
邮箱:yzmcjs@126.com
电话:0514-87331772
传真:0514-87330750